发布时间:2025-10-15 18:11:51    次浏览
明天,是我国第27个国际减灾日(10月13日),今年主题是↓↓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各位小伙伴,我们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地震 板块间的相对运动使得位于各大板块边界附近的地区成为地震的高发区,但并非处于各大板块交界处的地区都会遭遇大地震的威胁。考虑到各大板块的运动方向,目前,全球有三个主要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地中海至喜马拉雅的欧亚地震带以及大洋中脊地震带。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交界处,因此都会受到两大地震带的影响,同时,我国内陆还有几处断裂带,比如宁夏数百公里长的断层、唐山地震形成的断层等,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上。我国7级以上的地震和大多数6级以上的地震主要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上,呈现带状密集分布。面对地震,这些高科技(点击查看详情)或许可以帮得上忙。地震之所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主要原因是它会伴随着一些严重的次生灾害(点击查看详情)。如果遇到,我们该如何防范避险?台风 一旦某个热带风暴的中心风力达到或超过12级(每小时风速118公里),又位于西太平洋,便有资格被称为台风(Typhoon)。如果这个强悍的气旋位于东北太平洋或大西洋,则被称为飓风。在印度洋,它会被称为旋风。如果生成于南半球,那么它还是被继续叫做气旋而已。小伙伴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台风会不会登陆?风雨多大?会不会放假等等,其实这些都与台风的行走路径与速度有关,也受到副热带高压气团和槽线的影响。台风过后遇到暴雨,请收好这份「防御指南」(点击查看详情)。泥石流 泥石流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松散土体的堆积速度。在山区,经常会看到泥石流发生后在沟口堆积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其形态很像是一把扇子,又似一个平面上的小喇叭。为了能形象地比喻这类泥石流形成的堆积地貌,将其称为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发生时,挟带的块石在快速运动过程中的相互碰撞会发出巨大的声响,有时会伴随着轻微的地面震动。因此,若发现这类现象,应该立即避让。泥石流发生后该怎么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区呢?在撤离时应该沿着垂直泥石流冲出的方向(或垂直沟道的两侧)撤离,因为泥石流在冲出后其垂直方向的流速和冲击力要小得多。撤离时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沿着比沟道低洼的垂直方向撤离,而是要往比沟道地势更高的一侧撤离。山洪 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由泥质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的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山区是山洪的高发地区。因此,我们在山区行走和中途歇息中,应尤其注意场地周围的异常变化和自己可以选择的退路,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迅速撤离现场。在山区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脱离现场时,应该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山洪流速急,涨得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被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应耐心固守,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洪水消退。滑坡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如果遇到滑坡,逃跑的方式与泥石流类似,要朝垂直于滚落的山体杂物前进的方向跑。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海啸的破坏力极大,蝌蚪君祈祷我国不要发生。火山 如果你不幸遇到火山,蝌蚪君只能说:祝你好运!常见的自然灾害就这么多了,蝌蚪君为此专门做了『专题』,里面还有各种自然灾害的冷知识,感兴趣的小伙伴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版权声明 蝌蚪五线谱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关注账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否则一律举报。